文憑試考生僅獲6分畢業即創辦泳會追夢 調查指本地生對升學向上流動期望低

社會

發布時間: 2020/12/02 19:57

最後更新: 2020/12/03 10:45

分享:

分享:

研究團隊成員、中大教育學院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袁月梅(右4),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校長歐陽麗琼(左4)及2019文憑試考生郭家成(左3)亦分享親身經驗。(中大提供)

有中學生在去年文憑試只考獲6分也無放棄追夢,去年底即成功創辦泳會,但亦有校長直指新高中學制課程艱深,升學選科出路狹窄,學界力推生涯規劃也無法扭轉社會及家長想法。而香港中文大學一項調查顯示,本地主流高中生從師長親友獲得的升學支援,以及對於接受大專教育可提升社經地位的期許,均少過非主流學生,反映主流學生對升學持較消極態度及感到支援不足,出現「主流成弱勢」現象。

中大教育學院於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期間,以實體問卷訪問5,000多名分別來自23間中學的中四至中六學生。結果顯示,不論是有否獲得資助的本地主流學生,他們在升讀專上教育的多項因素自我評分均無明顯分別。

升學助提高社經地位 本地主流學生期望較低

不過,本地主流學生在獲得親友及師長等「重要他者」的支援、對於「專上教育功能」的認同感,以及學習能力自評分數,均低過內地新來港學生及少數族裔學生;少數族裔學生受到種族及家庭社經地位影響的「封頂效應」評分,則明顯較高。

本港向上流動機會不足的問題為人詬病,對於獲得大學或專上學歷可「提高社經地位」及「放眼世界」的認同感,本地主流學生組別的自評分數亦低過非主流學生組別,以「提高社經地位」為例,非資助及受資助本地生的平均分,分別為3.05分及3.1分(以4分為滿分),低過內地生的3.19分及少數族裔學生的3.28分;而「使家人快樂」對於少數族裔學生最為重要(3.54分)。

學生對於「專上教育功能」的認同感

中大教育學院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袁月梅估計,主流學生因本地專上教育普及化,且受樓價貴等社會結構因素影響,即使擁有大專學歷也無助求職,故不期盼升讀專上教育,建議為學生加強職場體驗,並透過師友計劃提升學生文化和社會資本。

中學校長:家長心態難改變 政府學界推生涯規劃職業導向亦「行唔通」

主要服務社經地位較低的學生及內地生的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校長歐陽麗琼表示,中學界別近年加強生涯規劃,即使政府力推職業導向及應用學習課程,但過去10多年卻出現「好大倒退」,直言與新高中學制令科目不再多元,以及家長心態及選科與經濟掛帥有關。

「你畀咗個機會每個同學讀哂主流科目6年,家長未必接受畀子女因應向性能力讀適合嘅職業導向科目」,歐陽校長形容這條路「基本上係行唔通」;加上文憑試(DSE)課程比會考更艱深,「少不免有3分1學生同課程脫節」,令學生萌生挫敗感、消磨意志,認為社會應反思是否人人都要入讀大專。

郭家成在2019年文憑試只考獲6分,他自言看似無前途,但認為人始終要有目標、夢想,而且「時間係唔等人」,最終放手一搏,去年底「膽粗粗創立咗間公司」,創辦屬於自己的泳會,兼任游泳教練,認為學生不應受自己的語文能力或膚色而影響,而學校應為學生增加侍應及廚師等職場體驗,政府亦應撥款向畢業生提供更多出路選擇。

實時追蹤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住所/出現地點,立即下載經濟日報App:https://bit.ly/2JdOaiS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s://bit.ly/3bebLM2

記者:馮琪雅